iiebrgn_460x580

工作是有好工作與壞工作之分,但是無關行業,清潔工、美髮師、作業員都有成為讓人滿意的工作的潛力,真正的關鍵不在薪水,而有於自主權、變化性、技能發展與成表空間以及與他人福祉的關聯。

  • 工作文化有多扭曲
    • 如果沒有酬勞,我們不會願意工作,但酬勞並不是我們工作的核心理由。
    • 對全世界近90%的工作者而言,工作不是成就感的源頭,而是感到挫折空虛的主因。
  • 來自經濟學家的錯誤理論
    • 亞當.斯密:人們做任何工作的唯一理由是為了獲取薪酬,只要工作能提供適當薪酬,工作內容本身並不重要。
  • 好工作怎麼形成
    • 把自己的工作視為一種「job工作」的人,通常從工作中獲得的判斷處理權、投入感和意義都很低,他們視工作為謀生需,為了薪酬而工作,如果有別的工作可以賺更多錢,他們就會換工作。
    • 把自己的工作視為一種「career職業」的人,通常在工作上擁有較多判斷處理權,也較投入於其中,甚至樂在工作。但是,他們主要聚焦於升遷。
    • 把自己的工作視為「calling天職」的人最能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。對他們而言,工作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,他們樂在其中,是他們的重要身份識別之一。
    • 就算你任職的組織不是以拯救生命為業,你也能在工作中找到意義與目的,只要做能幫助改善他人生活的事就行了。
    • 藉由建立職務工作內容和他人益處的關聯性,會使工作產生意義感。
  • 好工作變壞的一線之隔
    • 比起例行化和過度監督,許多工作環境的另一個層面可能更打擊、更摧毁一份好工作,那就是仰賴物質誘因做為激勵員工的主要因子。
    • 在「工作只為了賺錢」的理念下設計出的制度,最終導致人們側重思考的是怎麼做才有利可圖,怎麼做才能僥倖避開責罰。
  • 人性隱喻的論戰
    • 究竟是市場迎合消費者欲望,還是市場創造了它?
    • 發揮自主處理和控管權的工作,可產生認知彈性(cognitive flexibility)以及對自我和社會的興趣和投入感;相反地,過度監視和專制督導的工作環境會讓人沮喪。
    • 人類是「尚未形塑完成的動物」,我們對人可以寄予什麼合理的期望,取決於社會機構如何「完整地形塑」他們。
  • 設計未來的工作人性
    • 如果我們設計出的工作環境允許人做他們認為有價值的工作,就會設計出視工作有價值的人性;如果我們所設計的工作環境能讓人從中找到意義,就會設計出重視工作意義的人性。

Leave a comment